| 企业等级: | 普通会员 |
| 经营模式: | 生产加工 |
| 所在地区: | 山东 青岛 |
| 联系卖家: | 严立东 先生 |
| 手机号码: | 15820039099 |
| 公司官网: | www.gaopinji.cn |
| 公司地址: | 青岛市即墨区流浩河一路99号 |
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
感应加热原理
所谓感应加热电源,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高频感应涡流热效应,从而对工件进行加热的装置,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频率转化器。加热电源将50Hz的工频电源转换成10kHz或者更高频率的高频电源,高频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的磁场,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待加热金属工件时,交变的磁力线穿透金属工件形成回路,故在其横截面内产生涡流,使待加热工件局部迅速发热,进而达到工业加热的目的。
感应加热示意图
感应加热技术起始于1831年,发明人法拉第。直道19世纪后半叶,感应加热技术才开始用于实际生产---导体加热。初的应用领域是金属熔化。随着金属熔化应用领域的发展,1927年对钢件表面淬火开始出现。主要是曲轴和气缸筒的加热处理。固态高频电源于1967年开始应用。现在已经从低频装置发展成高频装置,超高频钎焊机热处理,并且效率不断提升。

单頻率感应加热的疑惑大家都知道,与别的传统式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对比,感应加热热处理具备工件表面强度高、延性低、疲劳极限高、工件表面(不容易空气氧化渗碳)、形变小,及其加温温度、淬硬层深层等主要参数非常容易操纵等特性。殊不知针对相近齿轮那样具备凸凹表面的构造的工件来讲,基本的单频感应加热技术性就没法完成比较满意的解决实际效果。因为齿轮存有凸形和球面,选用高频率感应加热开展齿轮表面热处理(见下面的图),感应电动势所造成的发热量快速传输,啮合角获得硬底化,可是齿根硬底化不够。除此之外,这类解决方式还非常容易在齿根表面提升残余地应力,造成 开裂产生。


热辐射P2=Aeσ(T14-T24),其中,A1是工件表面积,e 是工件表面辐射率,σ是斯潘特-玻尔兹曼常数,T1和T2分别为工件和环境温度,单位为K式温度(K 式温度为温度273.15 摄氏度)。在200摄氏度到595摄氏度区间,农机超高频钎焊机热处理,钢的辐射率为0.8。
线圈损耗P3就是线圈上的损耗。这个损耗可以通过减少感应圈的电阻来减少。比如,采用高纯度的铜管或是超导材料。这个损耗会导致感应器发热,必须进行冷却。
电源功率P=(P1 P二* P3)*n,n为加热效率,不同的材质加热效率不同。如钢的加热效率约为0.6。
(2)频率计算
工作频率的选取对透热的均匀性和节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在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时,316不锈钢超高频钎焊机热处理,首先需要了解穿透深度的概念。
穿透深度指的是,大约86%的能量集中的深度。
d=50300
其中,d是穿透深度,单位是c;P1为工作温度下的感应器电阻率,单位为Ω? cm;f 为工作频率,单位为Hz;u1为感应圈的相对磁导率,无单位。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电阻率和导磁率的变化,穿透深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。通常电阻率是正温度系数,也就是说,电阻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,所以,穿透深度会变深。对于非导磁体材料,穿透深度通常会变深2-3 倍。对于导磁体,螺丝超高频钎焊机热处理,可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导致失磁,比如铁在居里点770 度左右,导磁率会很快下降到1,穿透深度会增加20 倍左右。

